English

春风化雨绽新蕾

1998-07-08 来源:光明日报 孟 勇 我有话说

在成都市新南路,有一座绿树掩映、亭台点缀的花园学校,这就是全国著名的成都市第七中学。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校,不仅保留着古代杨雄文翁的遗泽,而且以其现代中学教育改革的“三体模式”及其显著绩效,成为了四川省最受社会欢迎的中学之一。

成都七中创建至今已有90余年历史,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600余人;有教职工193人,其中特级教师10人,成都市学科教学带头人7名,高级教师65人。该校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重点中学,是国家教委在四川的定点教改联系点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

一所著名中学,由于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备受社会赞誉,这是寻常情理。但是,成都七中还在此基础之上,十几年如一日,坚韧探求一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经过高度的概括总结,再将其交还到教育实践中去反复检验,使其日臻完善,从而成为立校治校的理念支柱,并受到业界的好评与借鉴。这种上乘的办学境界使得成都七中不同凡响。正如七中校友、中科院院士陈家镛所说:“母校提出的‘三体’教育模式,是多年教育经验的总结。”

据成都七中戴高龄校长介绍,他们的“三体模式”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我国普通中学教育正面临信息时代的新挑战。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作为重点中学的一个直接的目标,是要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但不能把办学宗旨仅限于此,必须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由“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转为“高分高能”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精神和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的新人,为使他们成为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人才打好全面的素质基础。

成都七中从具有前瞻性的宏观人才战略出发,在高考竞争相当激烈的80年代,就开始大胆突破在高中阶段不敢实行教改的禁区,并在中考、高考连连夺魁,社会声誉扶摇直上的时候,冒着极大风险,推进整体改革。成都七中实行的“三体”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七中为了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发展,将课程结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视为核心内容。与此相适应,七中形成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三大板块。形成了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从而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了兴趣特长,提高了艺术修养,培养了现代生活观念,也加强了课外体育活动。成都七中的改革和实施组合课程的结果,保证了整体教学质量的高水平。该校在近5年中,高考一次上线人数皆名列四川省、成都市第一名,升入高校的学生80%以上进入全国重点大学,其中,比较冒尖的在10—15%左右。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展,文学、艺术、体育、学科类特长生成批涌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